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 AI研究社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是国家级专业研究机构,主要研究1840—1949年间的中国历史,内容涉及这一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思想、文化、社会等领域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历史。

其前身为建于1938年的延安马列学院历史研究室。

1950年5月1日成立,名为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1977年5月改称现名。

自成立之日起,一直在东城区王府井大街东厂胡同1号院办公,2019年12月9日迁入中国历史研究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设有:晚清史研究室、近代经济史研究室、近代思想史研究室、近代社会史研究室、革命史研究室、中华民国史研究室、近代中外关系史研究室、台湾史研究室、抗日战争史研究室、近代文化史研究室、近代通史研究室、近代史史料学研究室等12个研究室;《近代史研究》《抗日战争研究》《台湾历史研究》、Journal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等4个编辑部;科研处、综合处等2个职能部门。

全国性学术团体(即一级学会)有:中国史学会、中国孙中山研究会、中国现代文化学会、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中国中俄关系史研究会。

研究中心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史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中日历史研究中心、中国历史研究院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学知识体系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社会史研究中心。

现有编制115人;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设有博士后流动站。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 AI研究社

高翔、陈钊 - 关于抗战时期中国兵器工业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朱汉杰 - 全面抗战时期沦陷区青年奔赴后方的交通与体验,常家玮 - 谣言的张力:抗战时期“飞机洋狗案”重探,陈志刚 - 战时英国华北撤军决策与行动(1937—1939),王钊 - 抗战时期的英国与新四国银行团,郑泽民 - 甲午战争时期上海“中立”问题研究,祁建民 - 日本何以战败——战后日本军史专家对陆军大学教育的反思,严海建 - 抗战胜利后北京大学的复员接收与院系增设,马陵合 - 国际经济合作的期待与虚化——以抗战后期利用美国资本的讨论与实践为中心,王龙飞 - 斗争与扎根:太行根据地的群众运动,陈谦平、陆卫军 - 第二次世界大战视阈下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王先明 - 从洋务到时务:晚清的变局与情势,王志通 - 抗战时期西部边疆林木资源调查与开发利用,夏春涛、崔志海 - 被扭曲的史观与史实——评大英博物馆展览《中国的隐秘世纪(1796—1912)》,袁凯旋 - 抗战胜利后华北国统区的粮食问题与城市危局——以天津为中心,张凯 - 新发现《周礼》札记与康有为早期政学思想,王志通 - 如何从城市史和影像史视角研究抗战史——读《〈苦干〉与战时重庆》,高晞 - 身体新知:在自然神学与自然科学之间,李少军 - 清末民初日本操控湖南水口山矿举措及其落败,李洪锡 - 近代日本外务省警察在华侵略活动研究,王明亮 - 美国共产党中国局考论,潘大礼、王琦 - 第八届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论坛综述,贺江枫、叶子锐 - 日记与中国抗日战争史学术研讨会综述,李鸿 -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与山城堡战役学术研讨会综述,何志明 - 共产国际对川陕苏区的援助与发展谋划(1933—1935)——兼论中国苏维埃运动发展演变的历史格局,袁艺嘉 -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对铜镍币的索还与接运,张新洲、吕延勤 - 1923—1927年中国共产党与青年团分化问题研究,丁书颖 - 太平洋战争期间英国的对华宣传——以英国新闻部为中心,鄢海亮 - 全面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炮兵建设研究, 李捷 - 毛泽东与中华文明发展新道路,侯中军 - 七十年来的抗战外交研究,黄圣煌 - 1931年锦州中立区案再研究,王传、薛明 - 中日学界与20世纪上半期的法国远东学院,李淑娟、王希亮 - 东北抗战初期主要战绩新探,尤淑君 - 1945年以来台湾学界关于台湾民众抗日史研究综述,陈红民 - 台湾民众抗日史与抗日战争史“三大体系”,程兆奇 - 中国社会对东京审判的认知(1946—1948),王英俊 - 全面抗战时期中共对李济深的统战工作,孟凡东 - 中国共产党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逻辑进路论析,邹小站 - 清末民初思想界关于平民政治与精英政治的争论,李欣然 - 清代学术的内在理路对姚莹考求异域知识的影响,谢敏 -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军队与地方党组织的关系,王凤青 - 《解放》周刊与中国共产党实现全面抗战的舆论动员,耿显家 - 毛泽东与延安《解放日报》对原子弹报道的变化,李子归 - 路透社与晚清上海国际电报新闻发布制度的演变,吴文浩 - 中外法权交涉中的内地开放问题(1919—1931),刘萍 - 中国大陆地区抗日战争史料出版综述(1949—2021),郝昭荔 - 全面抗战时期鲁苏战区的政治工作——以政治部主任周复为中心,梁馨蕾 - 火线与针线:中共军队的军鞋动员与保障(1937—1949),郭辉 - 灾后救济与城市重建:1938年长沙大火的善后工作,霍仁龙 - 殖民话语建构与中印边界演变——近代英国对中国察隅地区的蚕食,李育民、匡艳 - 宗藩之溃:1885年中日《天津条约》“派兵条款”形成考析,罗志田 - 城乡“薄海民”:民国前期的离村知识人。

本文地址 https://www.aiyanshe.com/site/cn_cass_jds 转载请注明,建议用PC/手机浏览器(Edge/Chrome/Firefox等)打开。
大家在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