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数字图书馆国际合作计划 - AI研究社

大学数字图书馆国际合作计划

2000年12月中美两国计算机科学家倡导建设百万册数字图书馆项目,发展成为全球数字图书馆项目,项目中方被中国教育部列为“十五”期间“211工程”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组成部分,定名为“高等学校中英文图书数字化国际合作计划”,2009年8月更名为“大学数字图书馆国际合作计划”。

项目一期(2001-2006)完成100万册图书数字化,提供便捷的全球可访问的图书浏览服务。

项目二期(2007-2012)新增150万册图书数字化,构建了较完善的项目标准规范体系,初步建设分布全国的服务网络,CADAL项目从单纯的数据收集向技术与服务升级发展转变。

2013年以后,CADAL项目进入运维保障期,继续在资源,服务,技术,对外交流合作等方面推进工作。

大学数字图书馆国际合作计划 - AI研究社

“大学数字图书馆国际合作计划”China Academic Digital Associative Library,简称 CADAL 由国家投资建设,作为教育部“211”重点工程,由浙江大学联合国内外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共同承担,项目负责人为浙江大学潘云鹤院士。

民国文献大全(~1949)数据库包含海量图文并茂的民国时期文献,有图书逾180000册;期刊逾21000种;报纸条目1100万馀笔,涵盖上海《申报》《民国日报》,天津《大公报》《益世报》,北京《顺天时报》,长沙《大公报》,重庆《新华日报》等,全库文字资料近20亿字,并可扩充资源、内容更新,《民国文献大全(~1949)》数据库共收纳有民国期间出版刊行的图书180000册(本),民国期间出版刊行的期刊杂志约21000种、15余万期、700余万篇,文字总量5亿字,涵盖的报纸新闻与广告条目达1100万笔,收纳的民国报纸平铺长度可达800馀公里。

浙江大学图书馆古籍碑帖研究与保护中心成立于癸巳年,落成于甲午年,揭幕于乙未年,三年磨砺始成,以期厚积薄发,碑帖中心设有展会合一的大厅、学术研究室及古籍碑帖整理修复室,中心资料室与图书馆金石碑帖特藏合署于中心内,中心定位为对古籍碑帖整理、出版、鉴定、保护、数字化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和实践的开放性学术机构,以整理出版图书馆古籍碑帖资源、建设“中国历代墓志数据库”作为主要的学术任务;以不定期举办展览作为促进文化的手段,碑帖中心将以开放与合作的态势谋求发展,并努力为弘扬传统文化作出自己的贡献,中心以学术与文化为主要的关注点推进发展,在学术上,中心以古籍碑帖资源的建设和研究为基础,为学科建设提供“地上”和“地下”的多重材料,培养古籍碑帖研究人员,推进古籍碑帖相关学科的发展,同时,以建设“中国历代墓志资料库”为核心任务,努力将之建设成为全球最完善的墓志资料库和最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在文化上,中心以碑帖文化展览、笔会沙龙为手段,促进文化发展,希冀成为区域文化与专题文化的宣传者、倡导者与组织者。

“中国写本文献数字资源库”由浙江大学图书馆、浙江大学敦煌学研究中心、浙江师范大学出土文献与汉字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出版社共同建设,获国家古籍数字化工程专项经费及CADAL(大学数字图书馆国际合作计划)项目经费资助,CADAL提供技术和平台支撑。

该资源库现有七大版块,已上传数据近4万条,图片20余万幅。

本文地址 https://www.aiyanshe.com/site/cn_edu_cadal 转载请注明,建议用PC/手机浏览器(Edge/Chrome/Firefox等)打开。
大家在看的